枣林漫言

2024-12-03

作者:李宏亮,南阳市五中913班学生,长期供职于北京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。


县中是改运之地。记得当年入校不久第一次大会上,叶文瑞校长就讲“进入县一中,一只脚就已踏入了大学校门,能不能进去要看接下来的三年“,毕业至今刚好30年,回望来时路,此言真实不虚,可以说如果不是当年有幸进入县中、尤其进入第一届少年班,本人大概率不可能进入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大学、后边拿到北大的硕士学位、进入亚太地区最大的管理软件公司工作、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服务、以及在北京定居等等。前几年曾去甘肃夏河,参观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,据说转一遍可以改变命运,但其实就个人或者许多与本人情况类似(出自人口大省、社会最底层的农民)的人而言,枣林才是真正的转运之地、改命之所。感恩母校、感谢人生道路上每一个帮助过我的师长、同学、朋友以及素不相识的人,是您们成就了我、使我得以从宛城区黄台岗镇最东北角,有机会走出农村、走进首都,有机会见识外边世界的精彩。


      913缘。与其他同学进入少年班不同的是,我当年进到913班还真是一波三折。最初少年班是提前独立招生,不需中考。当时参加了少年班的招考,而且还参加了面试,最后面试说可以不用中考了,但过了一周得到消息却没有被录上。后边参加中招考试,结果又考上了县一中。入校后最初分在7班,班主任是李英恒老师。大概上了1周的课后,通知我和裴荣兴(裴与917缘份更深,后来文理分科时他学文科又分回917班)2人一起调进了少年班老,当时懵懵懂懂,让去就去,最初分到7班,也不知道少年班是3班,不仅没有想法、更没有门路能进到第一届少年班。真应了土话“命里有时终须有“,看来与县中、与913的缘份应该是注定了的。

      发心立志。人生最关键的几步路一定得走好。回忆当年在枣林求学,是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。由于父亲在洛阳工作,母亲一个人在家里种地,假期需要帮忙锄草、施肥、浇地、晒麦子、掰包谷、摘棉花、插红薯秧、割草喂牛等等,初中阶段我就发现一个问题,自己种地真的不行,夏天太阳太毒热得受不了、秋天玉米叶子太拉人、冬天又冻得干不出活儿。作为一个农民,认识到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,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去、跳出农门,改变自己的运命,不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下去,于是就努力学习,比别人笨,就只有多下工夫,一定要通过读书,寻找一条通向外边的路。

      蓬生麻中。有幸进入县一中,有机会与优秀的同学为伍,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正“,我应该就是那棵误入麻杆地的蓬草,因为有皇甫全喜、李汉进、王静、苗清均、张进富等等众多优秀老师的加持,与913众多优秀的同学比学赶帮超,如在知名企业工作的大量同学,包括在华为工作的高傲战、高全中、在交行工作的杨荣国、在中国移动工作张秀成、在郑州计量院工作的邢书然等;在科研院所和大学工作的同学,如在水科院工作的蔡甲冰、上海电力大学的米阳、河南农大熊书萍、郑大一附院姚孟英、郑纺院田华泉等等教授与博导;在政府工作的上海某区裴锋、卧龙区文联主席丁旭松、马云涛、裴荣兴等;还有个人创业有成的牛德钦、在国外工作的邢克强等等,用茨威格的话说,可群星闪耀,而本人也有幸添列其中,能够得以实现个人的一点点小愿望——不用再回去种地。

      回味悠长。最忆是食堂的肉星儿。30年过来后,回想高中三年印像最深的,却是食堂的肉星儿。当年食堂好像会在面条里放一些肉星,如果打饭的师傅多给打一两块肉星,心里就充满了感激。有意思的是,王辉同学是天戒不吃肉,每回有一点儿肉星儿他都能精确地发现、并能挑出来。记得当时吃饭要去排队,通常大家都是2-3个人一起结队子,这样有人排菜有人排饭,可以节约时间,另外轮流洗碗又可以节省时间,当年比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在枣林街上住的王杰东一起搭班子。现在想想当时饭时经常很馋,记得在高三有一个星期天没有回家,和于春景一起到枣林街上,买了1斤猪头肉,请饭店里给加工了,结果好像两个人都吃得有些吃不下去了,大呼解馋。

      路遇警察。有一个周末早饭后,和后来获得全国优秀进步特等奖、在华为工作、不到50就财务自由、提前退休的高全中一起去南阳的名胜武侯祠,他骑自行车驮我,刚过了淯阳桥没多久,就被警察拦下,说是不让自行车带人,一见前边有警察,我赶紧下车躲到一边,好像全中当时还被罚了2块钱还是怎么的,才得以放行,30年过去,诸葛草庐的风景早已忘记,但被警察拦下的一幕还能浮想起来。

      护犊之恩。高一数学辅助高个王老师的实习生何新琼老师,家是湖北洪湖,对教学充满热情,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帮助同学们解惑答疑,原本比同学们也没大几岁,亲切细心,大家都是非常喜欢,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临别时许多同学都忍不住流下难舍的泪水,至今仍能回忆起当年教室里窸窸窣窣的声音。30年后,班主任皇甫老师却道出一个秘密,尽管何老师辅导大家非常用心,皇甫老师从未给过何老师好脸色,原因竟是皇甫老师当年一直有一个小心思,生怕年轻英俊的何老师钩去情窦初开女同学们的魂儿。如今看来,一个不恰当但颇形像的比喻,皇甫老师好比一只尽心的老母鸡,用自己的翅膀和机警的眼神儿护着一群涉世未深的雏鹰,真可以说是,可怜天下父母心,难忘老师护犊恩。

      攻坚克难。三年高中对每个同学都各有各的挑战。徐大勇高二下学期,突然得了胃病,整个胃切除四分之三,使原本身体比较单薄的他,更难以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,还好经过短暂的治疗,他还是靠个人毅力将落下的课程赶了上来,最后还考上了一本阜新矿院,如今在国内暖通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工作。高全中高三突遇父亲病故,对他是一个巨大打击,但他还是化悲痛为力量,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,毕业后进入华为,赶上华为快速发展的二十年,成为国内移动通讯技术领域的专家。更严重的是李振生,高一下学期,父母进城办事,在白河桥上被车碾双亡,当年缺少监控摄像头,司机趁夜色逃走查而无果,他和弟弟一下子成了孤儿。时值收麦时节,学校派车组织同学们去红泥湾他家,李英恒老师带队,同学们到村上各家借镰刀,连市里边从小从未下地干过农活的同学一起动手,帮忙收了麦子,学校后边还帮他解决了生活费,直至他最后也考上大学。不让一个同学掉队,为县中的领导、老师点赞,为同学们披荆斩棘克服各种困难、取得优秀成绩点赞。

      庚续相传。高二有一段时间语文老师生病,由进修学校的贾老师代课。贾老师声音洪亮,读诵课文声情并茂。当时好作文要在课堂上念,当时本人的一篇作文被贾老师改了一下,增补了两句大约是文革时代的语言,但非常鼓舞士气:“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!”正是众多老师们面对全省其它学校的竞争,有此不屈不挠、勤学不辍、迭代相传的县中精神,才得以让一代代莘莘学子得以鱼跃龙门、改天换命、报效家国。

      他乡遇故。13年调入中石化下边的信息公司石化盈科工作,主要负责为化工行业的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。在这里遇到一个901(如果没记错的话)的校友张自贞,他定居在上海,山不转水转,前年他竟然也调入用友,再次成为同事。在西宁有一个客户叫青海盐湖,听到信息中心主任魏德的话音里有一些河南味儿,聊了一下,竟然是隔壁912班的,他是高二上完转学到西宁,上了大学进入了当地最好的企业青海盐湖。托母校的福,在大西北还能遇到同吹枣林风共淋宛城雨的县中校友,在校友的支持下,尽管有点儿高原反应,但项目开展还是比较顺利,沉淀着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先进管理经验的信息化系统,帮助这家靠老天馈赠(天然卤水自然结晶钾盐)的传统国企,走出了阶段性经营困境。

      时代印记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。高中时代,班里多数同学,包括几位家在市里边的赵勇、方银辉、周旭红、姚孟英、刘新娜、白雪(刘清欣除外,她家就在县中)等在内,都是骑自行车来上学。记得有一次作文,老师出了一个题目,最后评价说全班70多个人,绝大多数都写骑自行车,或者与自行车有关。时也、运也,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特色,自行车大概就是91年至93年中部地区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吧,靠双手把握方向,靠双手改变命运,靠双脚走出去,这一点应该永远都不会变。

      正如《六祖法宝坛经》上六祖辞别老师时说的:”惠能生在边方,语音不正,蒙师付法,今已得悟,只合自性自度“,如果没有县中,没有那么多品德高尚、专业精进的老师,没有那么多天资聪慧且勤学苦练的同学,恐怕我还真的说不好普通话,更不要说走出南阳盆地,感谢县中,感恩老师,感激同学!


阅读人数: